在普通人眼中,法医学工作不可避免地要“打交道”遗骸,是一个小众、神秘而又令人兴奋的职业。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中国人回避谈论死亡的传统,公众对法医职业缺乏真正的了解。 菠萝卫视目前正在热播《我们职场新人》第二季(即《职场新人:法医季》),招募5名新人与刘良、周亦武两位法医一起实习《达纳》导师,利用综艺节目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法医工作的真实日常生活,试图抛弃公众对法医职业的刻板印象。
节目自播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所有器官的重量都是15的倍数#等相关话题登上了热搜。 《我们初入职场》第二季为何选择法医学这个相对小众的职业作为拍摄题材? 项目中不同特点的实习生是如何找到的? 法医职业的特殊性给节目的拍摄带来了哪些挑战? 带着这个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该剧制片人赵文海。
节目海报
为什么选择拍摄法医职业?
正义与爱能够让看剧的年轻人感同身受
相比《我们职场新人》第一季重点关注的“营销”岗位,第二季呈现的“法医”职业相对小众和神秘。 虽然此前不少以法医为题材的影视剧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国外职场综艺节目,但由于剧情和人物设计的需要,普通观众对真正的法医职业仍然知之甚少,既好奇又陌生。
赵文海认为,好的职场综艺应该寻找积极的职场状态。 所以在准备第二季的时候,节目组以此为起点,对多个行业进行监督检查,最终决定拍摄《法医》。 “外界对法医学行业的了解还不够。这个行业一直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正如周亦武院长在节目中所说,这是一个需要复杂、需要爱心支持的行业。”观看节目的年轻人无论是否从事法医学,正义和爱都是能让他们感同身受的点。
实习生在模拟案件评估中收集证据。
中国人传统上回避谈论死亡,而法医学经常要处理尸体,所以有些人远离了法医学这个职业。 赵文海直言,节目组在真正接触法医行业之前,曾有过一些疑虑,但在接触了一段时间的法医拍摄后,他们的疑虑就彻底打消了。
法医学是一个非常重视科学的职业,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职业。 这是“为了生者和受伤者的权利”。 赵文海说:“法医学是用科学手段保护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们,心理障碍自然就会被打破。”
节目组也认为法医比较严肃,和普通观众一样。 接触后,我发现法医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普遍比较开朗,心胸开阔,私下里交流起来就像长辈一样。 “这种欢乐的团队氛围在其他职场中是很少见的。‘刘头’(刘亮)、周先生(周亦武)、秦明先生、左志进先生、丛斌教授等人都非常活跃。”特点。” 赵文海觉得,正是因为看惯了生死,才能够更加冷静地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生活,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法医学这个话题之后,我自己的人生观生活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好处是非常大的。”
拍摄这部剧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身体困扰需要克服,第二天拍摄什么内容难以预测
在《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以下简称《法医季》)当前内容中,实习生们开始跟随导师调查案发现场并进行尸检,并出现不少镜头后期就被马赛克了。 弹幕上观众感叹:“法医不容易,摄像阿姨也不容易。”
实习生进行尸检。
赵文海说,刚开始拍戏时,身体受到刺激,尤其是视觉和触觉,特别是面对高度发霉的尸体时。 但当你听到法医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一丝不苟,试图用今生的最后一丝痕迹来还原案件的真相时,你就会明白这份工作,不会感到焦虑。
“尽管我们在现场戴着防毒面具,但气味还是钻进了我们的耳朵,我们根本受不了。而且像‘刘头’(刘亮的法医)已经60多岁了,他基本上每一个案件他都奔赴第一线。因为触觉也是法医学判断的重要标准,他有时甚至不戴口罩,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真是太神奇了。”
赵文海坦言,拍摄现场法医尸检和解剖工作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每个人都有一个转变心态的过程:真正明白了法医职业的意义,还要克服肉体上的痛苦,但早已能够坦然面对。
实习生现场提取人体组织液。
节目的另一大挑战是拍摄内容的不可预测性。 “明天会发生哪些案件,不仅我们节目组无法决定,就连司法鉴定中心也无法决定。因为案件涉及公安部门、法院、家属等,非常不可控。”
周亦武院士曾在社交平台上提到过一个案例。 本来是打算某天出去尸检的。 最后一刻,家属送来莫莫,称死者的女儿在尸体解冻并在殡仪馆签字之前就因肾病昏倒,所以尸检不得不暂时放弃。
因为拍摄内容不可预知,所以节目组必须时刻保持着出发的准备,说走就走,并且想办法记录整个过程。
节目组设定的基调是不破坏取证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所以,当风波发生的时候,节目组一定要客观理性。 无论现场发生什么变化,他们都必须尽力以专业的方式记录细节,并最终通过镜头。 语言是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这也是这个节目与其他节目的很大区别。”
实习生正在解剖遗体。
模拟场景像推理综艺?
模拟来源于法医实践,职场记录不同于推理综艺
在《工作部分》和《法医季》第一集中,导师用模拟犯罪现场对实习生进行评估,并用超模道具模拟受害人的各种状态:流血、瘀伤、肿块、手术疤痕等等,周雨彤、翟晓文、齐思军等“考核推进组”成员也被要求充当案件当事人,向实习生提供相关案件信息。 近年来推出的不少推理综艺节目中,也利用道具和超模来模拟被害人的状态。
实习生在模拟案件评审中接触到的超模道具与《法证大赛》中使用的超模道具是一样的。
赵文海透露,《法医季》用超模从法医实践中模拟受害人的状态。
公安系统每晚都会举办“法医大赛”,让全国乃至全省的优秀法医比拼业务。 超模道具只能在这个时候使用。 节目组专门征求了公安部门的意见,所以节目中使用的超模与《法医大赛》中使用的超模是一样的。
“他们管它叫‘教具’、教学用品,所以我们也继承了这个绰号。显然,无论是笔试阶段搭建的简单模拟场景,还是后期搭建的更加原汁原味的犯罪现场环境,节目中,都是法医行业的真本事,我们把真实的东西转移到节目中,而不是为了节目的所谓疗效而创造一个道具或形式。”
至于有观众认为《法医学季》某些部分与推理类节目类似,他认为这是由于理解角度不同,尽管两者有本质区别。
“我之前也做过一些推理类节目,更多的是推理和还原案件过程。《法医季》从法医实践出发,利用医学知识寻找真相,最后一定要产生一个科学完整的链条。”确定死因。而法医工作会采用筛选的方式,先列出可能的死因,然后一一核对,所以每个案件都会用大量的医学报告来支撑。我们的方案是一档聚焦真实法医的职场纪实节目,有一点是《法医季》与推理类节目的根本区别。
实习生是如何找到的?
高校老师推荐,凭个人实力留下
《法医季》播出后,#所有器官重量都是15的倍数#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而向勤勤的本科学历以及她在《入门篇》中关于梦想的陈述也引发关注。 引起网友热议。 很多听众好奇,《法医季》最初的8名实习生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高考之后,学历较高的向勤勤为何还留下来?
赵文海透露,编剧团队主要去相关院校寻找实习生,比如中国民警大学、苏州大学等,先和中学教务负责人聊天,请老师推荐合适的候选人。 节目一开始出现的8名实习生,基本上都是各大学老师推荐的,其中就包括向勤勤。
项勤勤
“法医学的圈子好像很小,当我们向老师求推荐的时候,有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她(向勤勤),说有一个很好的女孩,大家都可以认识她。因为法医专业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虽然编剧团队只能对实习生进行初步筛选,但更多的时候是送到法证学的老师那里进行评估。”
在最初的8名实习生中,向勤勤的学历太高了。 笔试时,她讲述了自己对法医职业的热爱和坚持,极具感染力。 她成功留校实习后,在网络上引起争议。 有网友觉得她是靠讲故事而不是实力来晋升的。
在赵文海看来,项勤勤晋级引发的争议与淘汰赛制有关。 网友们更多地看到了她对梦想的追求。 事实上,她之所以能留下来,是因为她的实力。 “她的实践能力很强,随着节目的开始,你在节目中就能听到。”
记者注意到,第一期节目中,向勤勤在法医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解剖练习,而且做得非常好。 刘良院长觉得自己在实际操作上已经可以成为高手了。 赵文海表示:“‘刘头’是桃李满天下的导师,他看人有自己的眼光,他选择向勤勤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梦想和爱情。”
节目中,周亦武院长用“15”介绍自己,并讨论了一个法医学知识点:人体所有器官的重量都是15的倍数。播出后国外职场综艺节目,这个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周亦武和秦明两位法医分别在微博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科普,让网友惊呼涨知识了。
刘良(左)和周亦武的“法医学课堂”。
赵文海表示,法医学知识也是“法医学季”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周四由刘良老师、周义武老师播出的《法医学小课堂》(《法医学一千零一夜》)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潜移默化地向观众传授一些法医学的硬核知识。 “相当于对师范学院的课程进行了更加直观、互动的‘翻译’。”
新京报记者 杨连杰
编辑佟娜校对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