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裴格。
很多人都说这个时代的观众越来越喜欢“大女主”、“女强人”的角色。
可以谈爱情,也可以做好工作。
家庭工作双手抓,一切都做好。
在很多人眼里,papi酱早已是这样的“人生赢家”了。
近日,她刚刚自曝怀孕,却公开“承认”,直言自己怀孕了,心里有各种恐惧。
Papi酱26岁就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想要和比自己小几岁的年轻人竞争并不容易。
竞争力降低/“令人兴奋的报价”
当你想要生孩子并找到工作后,你必须考虑各种问题:
怀孕期间的身体反应会影响我的工作表现吗?
对于快节奏的工作场所来说,丧假似乎是一种延伸。 婚假结束后,工作岗位是否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令人兴奋的优惠”
还有人告诉她,儿子从出生到三岁最好由父亲陪伴。
然而,离开职场两年后,她能找到工作吗?
“令人兴奋的优惠”
“成为母亲”对你的工作有何影响?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一群“贪婪”的父亲
像Papi酱一样,想要保住家族事业的女性是很常见的。
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报告称,全省男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43.7%。
几乎占了一半。
早在2016年,就有70%的男性认为家庭和事业同等重要。
《2016中国女性事业幸福蓝皮书》
现代女性,即使是已经为人母的“妈妈”,也不再满足于在家里做“家庭主妇”。
一方面是工作带来的收入,也能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经济保障。
另一方面,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是一个人在家庭之外的独立和自由。
前段时间,总裁采访了颖儿。
在采访中,她给未婚女性一个建议:
结婚了,就得有自己的工作。
钱不一定要很多,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别老盯着老公看……
被需要的感觉会让一个人不那么害怕。
和很多普通人一样,颖儿也很“贪”:
他一边背负着养育孩子的重担,一边在职场上勇敢前行。
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无数中国女性的奋斗。
职场与家庭的困境
有一种说法是,当女性和男性成为父亲时,有些父母可能会“延迟”进入角色,没有时间制定计划并适应身份的变化。
然而,由于受孕、哺乳等一系列事件,女人被迫在宝宝即将降临的那一刻快速成长。
日本短片《上班族父母的选择》讲述了一位母亲曾经可以在周日和小伙伴们一起散步聊天,安心地享受高热量的零食和醇香的梦。
有了儿子后,生活彻底改变了:
每天晚上一睁开眼睛,我就得思考如何管理家里的财务,午餐该换什么菜,甚至母乳不足、小儿子摔倒也可能被诟病为不被照顾的理由。一个好父亲...
日本广告《工作父母的选择》
身体变化超出我的控制范围:
Ella曾经提到过她遇到的分娩后遗症。 由于分娩时卵巢和膀胱的滑移,即使是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等基本动作也会导致尿失禁。
这是一种极大的困惑职场中国之空姐,生活、工作、心情都深受影响。
艾拉的脸书帖子
这种情况下重返职场就是“像戴着镣铐唱歌”,期待在舞台上绽放,却总是被束缚。
《2009年中国职业女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个困境:如果你需要常年去外省打工,与家庭生活产生冲突,你会如何应对?
只有5%的受访者坚决选择职业。
谢娜在访谈节目《只有一日可见》中透露孩子的重要性
一位受访者描述了他自己的经历:
“四个月的丧假结束了,我们面临着一手搬砖、一手抱娃的困境和辛酸。
职场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母乳。 牛奶以前并不那么神圣,它在写字楼的马桶盖上充满了恐慌和粗糙。
深夜疲惫不堪却仍决心在职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更让他们委屈的是,在他们四处奔波的时候,最亲密的伙伴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甚至还成了“放手的掌柜”。
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母亲式择偶、保姆式父亲、寡妇式养育、寡妇式婚姻是中国女性的四大不幸。
讽刺的背后,泄露的是女人对家庭中缺少女性的指责和辛酸。
《奇葩说》辩手谈中国女性的困境
大数据结果显示,主要负责儿子生活和照顾的母亲比例六年间上升了3%,而母亲在儿子教育中的存在感则更弱,比例从30%上升到了3%。 20%左右。
日剧《死也好》中的长子父亲崔敏珠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儿子在公司活动中发高烧。 她心急如焚,央求他去看望孩子,但儿子极力抗拒,甚至劝她辞职。
她问妻子,为什么当初发誓要成为彼此的人生伴侣,现在却让我一个人抚养孩子?
《死了也好》二胎父亲崔敏珠工作中也为家庭琐事发愁
当女性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个好母亲的时候,女性就已经开始投入成本、做出妥协,不断压低自己的底线。
起初女儿是感情的结晶,但由于一方责任的缺失,最终成为扼杀爱情的“麻烦”。
他们需要被温柔对待
“妈妈”,是一群伟大的人。
也是一群需要温柔对待的人。
遗憾的是,由于生育带来的客观上不可避免的问题,她们在职场上并没有得到优待。
去年5月,甘肃兰州一名女司机上夜班时,因家里没有人照顾儿子,无奈只能带着女儿上了自己驾驶的公交车。
一组疲惫的儿子躺在汽车座椅上的照片被发布到网上职场中国之空姐,引起网友热议。 女司机因此差点被解雇。
女司机肯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