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等待花开
(熟悉的场景)
在部门周会上,领导组织大家讨论了当前工作中由于接口不清晰、衔接不畅等问题。 一向积极发言的小李立即站起来说道:“我觉得我们部门现在的工作应该只做客户红线的对外延伸,交给施工部门,这样就可以固化接口避免后续无法连接项目。” “嗯,你的主意不错。” 领导点点头。
此时,一向内向的你,脑海中已经勾画出了详细的工作界面蓝图,其中不仅有基于红线的原则,还包括基于红线原则一一定义的连接场景。各业务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特点。 善于思考的你希望在向领导提交一份逻辑严密的报告之前完善自己的想法。 于是,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一早,领导的邮箱里就出现了一封关于工程工作接口分工的详细汇报邮件。
现在我想问一下,在这件事上,谁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呢? 当然是小李了。
这是一个由外向者主导的世界。 当内向的人把一切都弄清楚并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时,最好的机会往往早已消失。
(我自己的真实教训)
也许你会说:这很简单。 只要立即说出想到的内容即可。 我觉得这和内向、外向没有什么关系。 但事实上,这个“说出来”对于某些人来说确实很难,比如我。 从2015年开始,公司规定每位员工需要以10分钟演讲的形式进行年度工作报告。 由于我经常在公司内部报纸上发表文章,我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所以我对自己的工作报告讲话充满信心。 精心准备好PPT稿件后,我还特意提前找了一间空会议室进行排练。 花了很多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但收效甚微。 结果,在等待演出的过程中,我心神不宁,手脚冰凉。 当我站在“观众”面前时,我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 这个时候,我的稿子写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我只想尽快把话说完,然后离开这里! 于是我精心准备的稿子就被暂时支离破碎了。 当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逃跑的感觉。 而这次失败演讲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从此以后,凡是需要公开演讲的工作,领导都会优化组合,我写论文,然后让其他同事递论文。 这个,你知道...
2017年元旦,我偶然发现了这本《内向者的沟通圣经》,这是一本专门为内向者写的书,旨在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影响力。 通过阅读和学习,我对“内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性格过于安静在职场中会带来的问题,也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如何改善。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数据来证明内向的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钟彬贤……这些知名企业高管其实都是内向的人,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 然而,回望未知的自己,我只是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探索成功。
1.内向是一种偏好
有些人天生内向吗? 书中说,内向是一种偏好,一种性格倾向,而不是固定在DNA中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因此,作为内向者,我们可以通过判断自己是否具有领导潜力,利用技巧和方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安静力量!
2 内向者的四个致命陷阱
作者在介绍《改进的秘诀》之前,巧妙地总结和命名了许多内向者正在经历的各种问题,从而带来了更坚定的改变动力。
看到这些问题你是否感到害怕? 让我们按照书中的方法来学习如何将这些潜在的障碍转化为改变的机会,从而成为比现在更强大的领导者。
3 开启职场成功之道——4P 法则
顾名思义,4P方法就是以P开头的四个步骤:准备、演示、推动和练习。 有趣的是,这四种方法与之前的四种陷阱相对应内向 职场,可以一一打破!
准备。 提前充分的准备可以让性格内向的人相信自己不擅长处理紧急情况。
展示。 通过在整个项目中正确定位自己来参与其中。 同时向同伴传达“我参加”的信息。
推动。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不熟悉的技能和领域,从而强调你的存在感和意义。
实践。 抓住一切机会练习第三步中获得的新技能,使它们成为你自己的习惯,并重新进入你的舒适区。
就这样,通过四个步骤的不断强化和循环,不断学习和接触新的技能和领域。 内向的人自然会以其特有的矜持、安静的气质逐渐进入别人的视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角落。
如果你的下属或同事性格内向,你也可以用4P方法指导工作或与他们沟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4 如何运用4P方法培养内向型领导力
通过上图,你有发现什么吗? 是的,无论你是想让内向的人公开演讲、组织会议,还是扩大自己的人脉网络,4P的几个操作步骤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准备”阶段主要是做了解目标、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了解情况的功课。
“呈现”阶段要求我们专注于当下,传达积极的印象。
“推”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内向 职场,勇敢地尝试和实践。
最终的“修炼”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你知道你能做到,但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达到这一点!”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和平常的职场胜任力文章没什么区别。 那么让我,作为一个100%内向的人,向你展示4P方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5 我的 4P 规则
恰巧元旦过后,上述的年度工作报告又要开始了。 经历了第一年的惨痛教训,我发现了几个“演讲秘诀”,听了几门“3分钟演讲”的课程。 不过,大多是从场景出发:声音、语调、肢体。 姿势、手势、眼神、衣着等等。然而,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从一开始就打算跑步。 谁能考虑这么多细节和技巧? 或者,猴年即将结束,面对年会和其他社交活动,自然是想躲就躲,宁愿利用这段时间自己找个角落读几页书。一本书。 虽然我知道这样会错失一些机会,但似乎我的性格决定了我无法自拔。 这个时候,4P规则就该发挥作用了。
(一)准备工作:
写完演讲稿后,我找了一间空会议室练习。 不同的是,这次我不再一进门就看书背诵稿子(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紧张),而是静静地坐一会儿,让自己平静下来。 然后我逐渐引入腹式呼吸,让身心彻底放松。 此时此刻,我的头脑无比清醒,身体也十分舒服。
这时,我开始想象自己演讲时的情景。 坐在我对面的老板和同事都在听我说的话。 同时,稿子也逐渐带入,将言语与现场的气氛结合在脑海中。 这时,你很有可能会忘记单词,这是“准备”步骤的必要条件之一。 想象一下,如果我忘记了一半的单词,我会如何反应。 通过不断地将自己想象到真实的场景中,手稿的表达会变得越来越连贯、自然。
当我解释完稿子后,一个慈祥的微笑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 他们可能会对演讲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那么我如何与他们沟通呢? 于是,我逐渐产生了演讲成功的愉悦感。 这时,我有一种渴望上台演讲的冲动。 至此,“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2) 显示:
“一旦我将注意力从我所做的或所说的转移到观众所接收的内容上,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也许是前期想象的场景让我真正放松下来。 当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看到的只是“需要听我说话”的人,而不是我的领导同事。 当我一点一滴地展示一年来的工作内容和成绩时,我不禁走出了原来的位置,在讲台上徘徊。 即使我偶尔会忘记单词,我也会用深呼吸和定期停顿来掩盖它。 甚至在提出重点之前,我都会刻意停顿,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关注。 这样,整篇稿子的叙述听起来就清晰连贯,与我以往一上台就想逃跑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推广:
经过这次工作报告演讲的成功经验,领导居然在会后推荐我加入公司的“演讲群”! 让我接触到了更多善于言谈、有技能的人。 在小组的日常活动中,我们通过录音、录像、互相评论等方式帮助小组成员对自己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更有信心。
(4)练习:
自从加入“演讲团”后,我有更多机会练习4P规则中的技巧和能力,从而抓住每一个演讲机会,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悄悄告诉你,我现在已经开始练习即兴演讲了! 而这一切,让我真正认识到,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挖掘出自己真正的潜力。 事实证明,躲在“隐形斗篷”里的我真应该早点出来,接触一下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 果然“一切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