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强度职场压力?于芮、方昱南老师为你解答

类别:职场八卦 时间:2024-07-24 浏览:
主持人:那想问一下于老师,对于职场压力,您是怎么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的?主持人:刚才方老师也提到了来自人际关系的职场压力,那我想问一下,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主持人:那想问一下于老师,在您接触到的这些案例当中,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职场压力,有什么可以给我们

余睿老师:对,必须得做,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基本就说明你的工作压力很大。

主持人:职场压力很大。

于睿老师:对。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你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是开心开朗,背着包高高兴兴的上班,还是心里老想着“哎呀,又要上班了!”然后从周三开始就盼着周末的到来……

主持人:如果这样说,那大家都是这样的,从星期三开始就盼望星期五,星期五过了,又觉得星期一又要来了……

于睿老师:基本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工作压力。

主持人:对,我也想问一下方先生,我们的职场压力主要来自于哪里呢?

方玉南老师:我们通常看到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工作量。比如说工作量很大的话,刚才我们听说有的人要长期加班,而且他所做工作需要很多的思考,这种工作量就会很大。

第二是工作上的人际关系,比如上司对他很不满意,总是批评、责备他;同事之间缺乏合作精神,相互竞争,也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

还有一类只存在于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比如一些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制造企业,要求员工按时上厕所,有生产任务就加班,没有生产任务就请假……完全不受他们的管控。

主持人:强迫症。

方玉男老师:是完全的军事化管理,这种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非常大。

我们也知道有些职业比较特殊,比如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想想护士的压力有多大,当然医生的压力也很大。

主持人:是的,还有警察。

方玉南老师:对。这个跟他们的职业、岗位有关系,有一定的压力。

主持人:你必须时刻待命,没有假期,缺乏休息。

方玉南老师:是的,对的。

主持人:那我想问一下,您之前提到了工作量带来的职场压力,它还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方宇南老师:刚才我们说了,最重要的是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还有个人的能力。比如说IT行业,这个行业的技术是日新月异的,你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种工作需要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没有精力去提升,你就有被淘汰的危险。这也是工作量大的一个体现。

主持人:如果你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速度,最后自然就会被公司淘汰。

余瑞老师:对,就是衰老、淘汰。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于老师,您是如何进行职场压力的心理疏导的?

余睿老师:基本上跟预防和缓解抑郁症的方法差不多。比如说到工作量,我们一般建议对方先承认自己有压力,承认和接受这个现实,同时给自己创造机会,比如创造学习的机会,能力方面的提升,让自己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当你安心工作,享受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压力。另外,要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注意作息。

就当下职场压力而言,人际关系是最难调和的,我们管不了领导,管不了同事,能管的只有自己。

职场上另外一个很大的压力是什么?就是随着公司的发展,新的人才对上一波人才的冲击,比如说新的主持人对你工作的影响。

主持人:是的,深深的震撼。

余睿老师:会有一些压力,这个压力是我们自己很难掌控的,只能从内心去控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认可别人的能力。

坎布之前多次提到转移注意力的重要性,这时候我们或许也可以引导大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兴趣上,发现更多自己的优势:我可以做这个,我也可以做那个;在公司我可以做这个,我也可以做那个;当有人竞争这个岗位时,我也可以做其他岗位。

主持人:我想采访一下堪布,佛教中,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这种职场压力,帮助我们摆脱它?

堪布楚成罗珠:有办法。2015年我和美国一家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交流,他们在医院开设了一门新课程——冥想。为什么开设这样的课程呢?在美国,自杀率和辞职率最高的有两个行业,一个是医生护士,一个是教师。因为他们承受的压力很大,特别是护士,在医院工作会遇到很多负面的事情,而且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比如有的病人抢救不回来,或者治不好就去世了,家属就会有很多负面的态度。护士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这些,所以很多护士最终会因为忍受不了而辞职。据说美国有50%的护士和医生会辞职,更糟糕的甚至会走上绝路。

主持人:压力有这么大吗?

堪布楚亲罗卓:的确如此。刚才于老师讲的很有道理,工作压力大不大,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份工作有没有兴趣。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这要看你工作时的心态。

堪布楚成罗卓:是的。比如说,如果你这份工作需要处理很多事情,需要花很多时间,但是你对这份工作很满意,那么这份工作就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如果这份工作让你不满意,你不愿意接受它、不愿意做它,那么即使它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这份工作给你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比如医院里有些护士、医生面对抢救不回来的病人,面对家属各种消极的态度,一开始他们会很紧张,很恐慌,这是一个阶段;但是过了这个阶段,他们就会变得麻木,不管死多少人,不管家属有多痛苦,他们都不会再恐慌了。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会把人当成物品来对待。这是他们跟我说的。

于瑞老师:不要把病人当成生命。

堪布楚成罗卓:是的。如果你这样对待他,他会觉得工作很没有意义,负面情绪就会开始涌现。虽然他之前有过恐慌症,但有时还是会对工作感兴趣,觉得很有意义。但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时间长了,他就变得麻木了。一方面他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意义,但还是要麻木地去做;另一方面,他每天要面对很多负面的事情,最终会导致他职场压力很大。

面对职场的压力_职场中如何面对压力_应对职场压力

后来他们又开设了一门新的冥想课程,讲的是大乘佛教里的慈悲,叫慈悲冥想。慈悲冥想在他们医院已经用了一段时间了,他们编了一个教材,还有专门的教练。这个教练原来是心理学家,后来学了冥想,现在担任教练的工作。在交流中,他告诉我,这个方法很有效,不但减轻了医生和护士的压力,还和医院的收入息息相关。因为当医生和护士压力很大的时候,工作中就会出现很多失误,比如给错药。

主持人:还影响经济收入。

堪布楚成罗卓:对,因为出了问题,医院要赔偿,每年这方面的赔偿都挺多的,都是医疗事故。

后来他们还开了个冥想班,帮助大家培养慈悲心。比如说,如果一个医生真心的关心一个病人,病人从医生的眼睛里就能看出来,病人也会真心的感受到温暖。虽然这是精神层面的感受,但是这种温暖对他身体上的治疗很有帮助。

简单来说,打坐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医院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病人的治疗,还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减轻压力,所以他们非常推荐这种方法。

主持人: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

堪布楚成罗卓:是的。这是大乘佛教的慈悲修持。有些大乘佛教的术语,不用任何修饰,就直接用了。这些都是缓解压力的方法,非常有帮助。

主持人:其实医生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人性的光辉的存在,当这个职业缺少了人性的光辉的时候,那将是一种非常麻木、非常可怕的状态。

堪布楚亲罗卓:是的。

主持人:所以说,当这个职业充满爱心,变得更加有人性化的时候,它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相信俞老师和方老师在这方面肯定都有经验。对整个企业的员工或者个人进行心理辅导。当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好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肯定会有更多的正能量,包括收入也会增加,对吧?

余睿老师:对。当然职场压力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工资和工作的匹配度。如果自己很努力,工资却很低,从现实层面来讲,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份工作。除非自己真的喜欢做,否则哪怕是公益、慈善,也必须做。但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很多人做不了,还要要工资。

刚才讲了改善工作环境。我去过一个监狱,去那里缓解人们的压力。监狱环境很封闭,狱警很压抑,心情很压抑。我跟监狱长聊天的时候,跟他开玩笑说:“你们狱警在社会上找老婆都难。”他笑着问为什么。我说:“你看他们脸色都黑了,都很不开心。”所以改善一个企业或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真的很重要。当时我们建议他们把操场扩大,多栽种一些绿植,多种一些色彩鲜艳的花。

主持人:这个就是要调整外部环境,让我们的内心能够呈现出更光明的一面。

于瑞老师:比如把他们的墙壁漆成更漂亮的颜色。

主持人:既然不能把墙放低,那就把墙的颜色弄得好看点吧。

于瑞老师:是的,对的。

主持人:刚才方老师提到了人际关系带来的职场压力,我想问一下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方宇南老师:每个人在职场上都要处理好几种关系:对上级,你要满足领导的要求和期望;对下属,你要带领好你的团队;然后还要和同级的同事配合好,完成工作,所以我们要和每个人保持好关系。但是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喜好也不一样,要保持好人际关系真的非常累。

主持人:我想请问于老师,在您接触到的案例中,有没有关于职场压力在人际关系方面可以和我们分享的?

余瑞老师:职场人际关系的案例很多,大部分都是跟领导闹矛盾。比如有人觉得自己的方案很完美,但是领导却不让通过。最常见的反应是什么?“领导不看得起我,领导偏向某某某。”很多时候,他的自我评价不是特别恰当。在他眼里面对职场的压力,身边的人往往都不如他;更别说新来的人,肯定不如他;在同级别、左右关系的同事中,他会认为自己贡献很大,但是领导却看不到。这是职场人际关系中最让人紧张的部分。

主持人:那么您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余瑞老师:堪布刚才一直讲冥想,虽然心理学没有用这个术语,但是我们可能会用一些类似的方法让他平静下来,比如听音乐、看书。等他平静下来之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他可能只有一个角度看问题,只看到一个好的或者坏的。现在我们可以引导他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看到别人优点的同时,承认自己有一点点的缺点,允许别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做得更好。另外,我们要让他意识到一个企业不是一个人经营的,而是靠整个团队的力量。

主持人:我想请问堪布,在佛教中,有没有什么理论或者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人际关系带来的职场压力?

堪布楚亲罗卓:佛教对这方面讲了很多,很多都是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

刚才余教授提到了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不要死板地从一个方向、一个角度看问题。同一个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看,可能就不是我们最初想的那样了。比如你的同事对你不好,或者你的老板对你不公平等等,但其实情况不一定是这样。我经常听到类似的声音,“我们公司某某某干得不好,我干得很好,但是领导……”,其实也不一定。

首先我们要从自身找问题,看看事实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真的不公平吗?可能我们理解错了。其次面对职场的压力,如果领导真的不公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不认可我的工作?为什么我的工作不能被认可,别人的可以?这肯定是有因有果的,不可能无因无果。如果我们也和别人一样去做,也许我们能被认可,能被认可,有这样的可能。

如果这些都不行,佛教里有一种方法可以专门帮助你消化来自各方面的负面情绪,叫做忍耐,或者说忍让。具体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即使客观上发生了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你的情绪也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去佛教里找这些具体的方法,是不是就意味着你学了佛法,成了佛教徒了呢?不一定。当然,如果你有这个信仰,完全在信仰的基础上接受它,那么它的力量,它带来的正面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你暂时不愿意成为一个佛教徒,不愿意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那也没关系,你也可以用里面的方法,不管是不是佛教的方法,都可以当做心理训练的方法。

主持人:好事总是好事。

堪布楚亲罗卓:是的。就像于老师刚才说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用“冥想”这个词,我们只要把它当成一种有效的调节心态的方法就可以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堪布!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刚才方老师提到了职业发展带来的工作压力。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方宇南老师:这是一个关于职业发展的问题。我们总是希望满足个人的成就感,想做一些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事情,所以我们会寻求更好的职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竞争,因为类似的职位数量有限。这迫使我们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然后与同事竞争。这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还有一大类,现在的公司生存压力很大,即使是特别好的公司,也会时不时裁员,还有所谓的后进先出制这样的绩效考核机制,所以你不仅升不上去,还可能面临丢掉工作的压力。

主持人:所以我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位置可能会被别人取代。(众笑)

这种压力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甚至会让我们工作时感觉不安、状态不好。这些都是它的表现吧?那你能举个例子吗?

于锐老师:他是一家医院的副院长。

主持人:医院的副院长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职位。

余锐老师:对。其实从行政级别上讲,有总院长、第一副院长、第二副院长、第三副院长,他是第三副院长。总院长调过来,然后第一、第二、第三副院长可能都会升任总院长。巧的是,第二副院长得了肿瘤,不能升任了。第三副院长觉得自己机会多一些。本来是三选一,现在变成了二选一。他觉得自己从年龄、学历上看,比第一副院长更有优势。结果一公布任命,就把另一家医院的总院长调过来当总院长。

主持人:没有人是调动后才获得这个职位的!

于锐老师:是啊,所以他压力很大,心情很低落,还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病假。

主持人:我觉得如果第一副校长是院长的话,他可能压力会小一些,毕竟级别比院长高。

于锐老师:是的。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虽然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主持人:那么您是如何帮助他的呢?

余锐老师:当时我们用了一个心理学的方法,叫岗位平衡。首先我们让他换个角度看问题。另外,谁来当院长,往往不是以个人意愿来决定的,而是由上级行政机构权衡很多因素后决定的。我们让他用全局的眼光看问题。同时,我们也让他看到自己当副院长的工作和从其他医院调来的院长的工作有什么差距、有什么不同,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

主持人:对啊,那我想问一下堪布,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职场晋升的压力吗?

堪布楚成罗卓:面对这样的问题,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于老师提到的第三任副总统,佛教会告诉我们“顺其自然”。现实已经如此,你必须顺应这个事实,不要去想着去改变它。如果你不能改变它,你无法预测你请这么长时间的病假会发生什么。

佛教告诉我们,现在的情况已经这样了,我们要想清楚,要接受。接受之后,再过几个月或者一段时间,如果你心理健康,各方面表现好的话,可能就会有更好的机会。现在的情况不算什么。

有个词叫短视。我们只喜欢看眼前,不看长远。眼前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它,佛教告诉我们要学会看得更远,更远,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个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们要接受它,这就叫顺其自然。

佛教里经常讲顺其自然,这个有很多不同层次的理解,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顺其自然也可以这样理解。

另一个问题是,比如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竞争这个职位,造成这么大的压力?这跟欲望有关。

心理学和佛教是有区别的:心理学大多研究当人的精神状态不好时,如何解决;而佛教则是教我们如何在人正常的时候,从源头上控制欲望。比如说,如果第三副总统顺其自然,面对现实,少一点欲望,活得本该如此,就不会有后来的压力。所以,佛教更注重在健康的时候自我调节,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去治疗。

主持人:未雨绸缪,身体健康的时候要随时调整心态,不要等到亡羊补牢,虽然为时不晚,但症状和痛苦毕竟已经出现了。

于锐老师:让我们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堪布楚亲罗卓:是的,没错。

主持人:方先生,您之前提到过工作环境带来的职场压力,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方宇南老师:工作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硬环境比如车间,可能有噪音、粉尘等,或者危险系数很高。很多职业确实非常危险。然后就是管理制度,是人性化的管理,还是非常不人性化的、军事化的,甚至是把人当机器的制度?这些方面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多影响。

主持人:那么余老师,您遇到过这种因为工作环境而导致职场压力的情况吗?

余锐老师:我刚才提到一个,就是狱警。方老师讲的可能在制造业也存在。制造业的工人相对来说职场压力小一点,但是身体上的职业病比较多。刚才讲到的粉尘、噪音,都会引起身体上的职业病,比如尘肺病。我们讲的职场压力,可能在信息技术等比较先进的领域,或者医生、老师、交警等职业,可能相对来说,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压力。

堪布给我们介绍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冥想方式,就是让一个冥想教练带领大家集体冥想,这是其中一种方法。另外,对于员工人数较多的大公司,还有一种心理上的EAP,也就是员工援助计划。

主持人:员工援助项目是互助项目吗?

余睿老师:专业心理老师为企业员工提供支持,解决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困惑,甚至工作压力。

主持人:全能?

余睿老师:对。现在国家也有要求,大企业必须有这样的设置,一般都是在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下面。

主持人:您对职场压力还有什么建议吗?有什么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在生活中吗?

余睿老师:首先你要分清你的职场压力是不是工作环境导致的。其实很多因素都是环环相扣的,有时候很难分清职场压力来自于哪里。平时你的工作环境还行,但是当你有压力的时候,好像什么都不好,感觉人际关系很差,有很多不满……其实你也不知道它来自于哪里,分不清楚。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给出一个综合全面的判断,同时也要给出综合的引导。

主持人:请问堪布,佛教里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种工作环境所造成的职场压力?

堪布楚亲罗卓:是的,佛教里有一句话叫“转烦恼为道”,烦恼可能来自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或其他方面,但不管来自哪里,一切烦恼都可以转化为道,也就是用在修行的道上,转化它。

用这种方法,即使一开始不喜欢某个环境,也可以训练自己去适应它,逐渐接受它。然后,可以逐渐提高适应能力,这样一开始就不会太挑剔。比如,某个让你特别烦躁的声音,或者某个让你特别不开心的人或环境,经过心理调整后,就可以转化。转化之后,这个环境对你一点影响都没有,就像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一样。

具体方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这是佛学的专业培训,如果有兴趣可以先去上课,然后在教练的指导下运用,有信仰没信仰都没关系,这样就能慢慢转化环境、人际关系等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工作时间:09:00-19: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2025090247号-24

地址: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qlwl@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