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精湛的CT诊断
一、部门概况
CT诊断实验室成立于1983年,自1984年起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全身CT。 30多年来,从单层、多层螺旋CT到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再到如今的光子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Edge CT),我们在设备建设上始终与世界同步,不断推动CT诊断能力迈向更新更高的水平。 科室现有职工32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医学博士10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科室设备更新快,诊断水平高。 是山东省医学影像领域的龙头单位,也是全国最大的CT诊断科室之一。 它对诊断身体各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CT快诊”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十大质量品牌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影像学”为山东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为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此外,该科还是西门子低剂量CT国家示范基地。
2.教学与科研
CT诊断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8名。 近年来,为山东大学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博士生20余名,为泰山医学院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
近年来,CT诊断研究实验室的多名医生每年都受邀参加北美放射学会(RSNA)和欧洲放射学大会(ECR),在会议上发表演讲或展板。 其中内耳疾病影像学研究成果、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成果多次登上RSNA、ECR论坛。 研究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
3、专家介绍人才梯队
(一)特聘专家、领导
刘成,山东大学特聘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会员、山东分会副主任。 《中华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副主编; 中华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
专业专长:以CT、MR为主的综合医学影像诊断。
▲特聘专家刘成教授进行专家会诊
王涛 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健康人才评价领域资深专家、山东省医学会体检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秘书长、山东省委书记放射学会会员,《医学影像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医师》编委。
专业特长:擅长胸部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毕万里,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放射学会头颈学组组长,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头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头颈放射学会委员中华放射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放射学会秘书长、山东省神经放射学重点学科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肌肉骨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影像杂志》副主编,《临床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评论》杂志英文版专家; 2003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放射中心进修。
专业特长:擅长头颈、胸腹系统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以及“CT引导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左王涛副主任参加学术讨论 右右毕万里副主任参加学术讨论
徐卓东,CT诊断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同年进入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工作至今。 现任CT诊断研究室主任。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会主任;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会腹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山东省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各系统的CT诊断,特别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CT诊断研究室主任徐卓东教授正在工作
龚若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CT诊断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2002年晋升主任医师。曾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在MUHIMBILY大学医学中心工作2年。 中华医学会头颈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影像学会神经病学组副组长。 《中华耳科杂志》、《中华耳科杂志》、《医学影像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或审稿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特聘专家。
专业特长:肿瘤、创伤、高血压、头颈及心血管先天畸形等重大疾病术前影像学精准评估,各类疑难杂症的影像学综合诊断。
王喜明,主任医师,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医学博士,CT诊断研究室副主任,省心脑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后。 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心胸学组委员,山东省放射学会心胸学组副主任。 《肿瘤学》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影像技术》常务编委、《实用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副主编医学影像杂志”。 山东省十佳知识工作者标兵、全国知识工作者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卫生“1020”重点中青年科技人才系统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专业特长: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左为龚若真教授 ▲右为王熙明教授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卢景光,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 1986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2年获得山东大学影像医学硕士学位。
专业特长:各种系统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以CT为主。
马锐,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1991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拔尖人才。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小儿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放射学学组委员,小儿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放射学会儿科学组组长,《中华电子诊断杂志》编委,《医学影像杂志》编委。
专业特长:专注于综合性医学影像诊断研究,擅长泌尿道、儿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左为卢景光导演 ▲右为马锐导演
孙聪,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199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中华放射学会腹部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会腹部专业委员会秘书。 《医学影像杂志》编委,《外科与放射解剖学》、《CT理论与实践》等审稿人。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拔尖人才。
专业特长:综合医学影像诊断,特别是腹部及血管相关疾病的CT诊断。
梁长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后,研究所医学部主任。 1993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影像系,2002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获省级优秀称号2项。 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获医学博士学位。 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委员、影像研究所顶尖专业技术人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院集团十佳青年医师、山东省医学影像协会医学影像医师分会。 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以CT、MR为主的综合医学影像诊断,尤其是神经、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导演左孙聪 ▲导演右梁长虎
连庆峰,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20余年。
专业特长:擅长综合影像诊断,以全身CT为主。
王海燕医学影像学简历,副主任医师,博士生,199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4年至201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
专业特长:胸部、腹部和神经系统的综合影像诊断,主要采用CT和MR。
▲左连庆峰副主任医师 右王海燕副主任医师
张艳,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腹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3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访问一年。
专业特长:从事综合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多年,尤其擅长女性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徐华,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
专业特长:擅长综合影像诊断,以全身CT为主。
▲左张岩副主任医师 右徐华副主任医师
晁保亭医学影像学简历,副主任医师,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SCI论文2篇),参与主编专着多部(副主编1人) ),并参与多项省级项目(省级二等奖一项)。
专业特长:以CT为基础的综合医学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心血管系统、颞骨、耳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彭红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1998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儿科委员会青年组委员、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协作组;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儿科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放射学会儿科学组委员。 秘书。
专业特长:擅长各种系统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尤其是CT、MRI诊断。
▲左为晁宝亭副主任医师 ▲右为彭红娟副主任医师
(3) 主治医师
CT诊断实验室还拥有4名高学历主治医师,均毕业于山东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或在读)。 擅长各种系统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特别是CT、MRI诊断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
▲博士左为李宁,右为吴大伟博士
▲博士左为李晓,右为付新医生
(四)护理团队
由王道平、王丽君护士长带领的CT诊断实验室护理团队共有12名成员:王道平、王丽君、颜欣、陆媛媛、王文文、张艳、王秀红、周云娜、刘灿民、匡楠楠、刘庄,蒋小平。 两位护士长分别于1988年和1985年进入影像科。 从此,CT室这个新成立的“婴儿”科室不断发展壮大,影像护理步入正轨。 创建治疗室、规范护理操作、学习和提高影像护理技术、探索和研究影像护理的发展……30多年来,我们一点一滴地努力,无论收获多少。 王道平护士长现任山东省放射护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论文十余篇,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被护理学会授予健康守护天使,多次被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优秀党员。
▲先生左起王道平 ▲ 王立军(右)
▲CT诊断实验室护理人员合影
(五)技术人员队伍
CT诊断实验室有两名高级技师——唐继尧、陈静,均为首席技师。 他们分别于1983年和1986年开始工作。 他们从事影像技术30多年,拥有丰富的影像技术经验。
此外,齐耀东这位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现在全职负责心脑血管等全身扫描的CTA/CTV扫描,并致力于研究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为未来的技术应用奠定基础。部门内专项考试项目的制定。
▲左唐继尧,主管技术员 ▲右陈静,主管技术员
▲齐耀东技师正在为学员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专题培训。
4、全球最高端设备
【显着特点】
新品——全球最高端
快速——4秒扫描全身
清晰 - 最高的图像清晰度
绿色——辐射剂量是普通CT的1/10
▲德国西门子Photonics双源CT 德国西门子FLASH双源CT
5、开展项目和新技术
CT诊断实验室的CT扫描、后处理技术和诊断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其中,门静脉及四肢血管影像、模拟结肠内镜、输尿管、颞骨、脊柱、髋关节、肾上腺等特殊检查,脑灌注与CTA扫描联合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属国内首创。 近年来发展的血管影像技术中,多项成果被同行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国内先进,如心血管CTA“双低”技术(成人冠心病、大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开发与应用。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分析和风险评估、心肌灌注和心功能评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和术后评估、主动脉夹层器官缺血动态评估等。此外,在高难度微创手术(食管癌联合颈、胸、腹联合入路肿瘤及淋巴转移切除、肺癌分段切除、喉癌肿瘤及咽后淋巴结切除等)影像学评估、心血管、胸、 CT诊断实验室在关节、颞骨等复杂畸形的术前CT评估、难治性高血压病因诊断、低剂量全胰CT灌注检查等方面处于国内前沿。
目前,除了常规的全身各系统CT扫描和增强扫描外,还开展了以下高精度检查项目:
(1)血管成像和灌注成像
头颈CTA、CTV
胸腹部CTA、CTV
上下肢CTA、CTV
冠状动脉CTA扫描
门户系统 CTV 成像
胸痛三重扫描
头、颈、胸腹及下肢动脉联合扫描
先天性心脏病的低剂量心脏和大血管扫描
支气管动脉成像
颅面部血管瘤影像学
双能肺血管成像
肾肿瘤血管造影
(2)灌注成像与分析
脑灌注成像和分析
肺灌注成像和功能分析
低剂量全胰腺CT灌注成像
心脏压力灌注血池容量分析
心功能增强分析
(3)特殊检查影像
胸部和腹部快速无呼吸快速扫描
儿童低剂量胸部扫描和气道重建
儿童和成人 CTU 扫描
颞骨超薄层扫描及听骨链/半规管重建
肾上腺薄层扫描联合肾动脉CTA成像
肺部微结节的薄层扫描/目标重建
VRT各系统三维重建
伪彩色成像和彩色胶片打印
双能金属伪影去除成像
脑池造影
▲患者,62岁,女性,肝硬化、脾肿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广泛。 MIP和VR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食管-胃底-脾门静脉曲张、脾肾静脉分流、脐静脉开口等所有侧支循环通路。
▲患者为34岁男性,左手拇指和食指受伤,正在接受左手CTA检查。 VR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掌浅弓、掌深弓以及拇指和食指固有动脉,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 患者是一名 40 岁男性,患有左肾上极肾癌。 MIP、VR三维、伪彩技术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增加了实施保肾肿瘤剜除术的信心。
▲ 1岁小孩吃了八宝粥后出现咳嗽、气喘的症状。 低剂量胸部CT扫描+大气道重建后,利用MinIP和VR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右主支气管内的异物。
▲ 复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低剂量CTA扫描、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演示和术后评估。
▲冠状动脉CTA联合CT心肌灌注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
▲成人冠状动脉CTA成像及搭桥术后效果评估。
▲主动脉夹层的CTA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受累范围以及破口的位置和大小。
▲儿童肾脏和输尿管畸形的低剂量CTU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肾脏和尿路反复狭窄和扩张。
▲左脑灌注扫描分析系统 ▲右胰腺灌注扫描分析系统
6、特色服务
1. 全年开放,无需预约
在全国率先实行“免预约”CT检查,保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提供CT检查服务。 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确保所有患者挂号当天即可完成检查,并在半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查报告。 对于CTA等需要复杂后处理的检查,也保证在三个工作日内出具文本报告、胶片和彩色图像、数据光盘等多媒体准确图像数据。 此举大大缩短了CT检查的预约和报告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诊疗效率。
2. 医生和技术人员一起在机器上工作
我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配备医生和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扫描的单位之一,CT诊断实验室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一制度。 医生的机上扫描确保了准确的成像。 医生在扫描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病灶的位置,并根据不同病灶调整扫描顺序,以优化成像,更好地显示病灶,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急诊患者,医生可以在电脑上第一时间出具急诊报告,指导临床科室正确处理危重患者,赢得更多宝贵时间。
3、紧急检查,争分夺秒
实行急诊检查和报告零延误制度,确保危重症患者优先接受检查。 对暂时无力支付费用的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及时检查。 对于普通的急诊扫描,急诊医生下达检查单后,通常可以在10分钟内拿到胶片和急诊报告。 如果检查后发现病情危重,CT医生将严格按照“危重值报告制度”,第一时间呼叫急诊科,做好救治准备,从而获得宝贵的治疗机会,挽救患者生命。尽可能多。 此举得到了临床科室特别是急诊科和患者的好评。
4、夜间加强,保持通道畅通
除提供夜间普通平扫CT检查服务外,必要时还将及时为重症患者开通夜间增强CT通道。 通道开通后,值班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将及时赶赴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提供最快的服务。 快速发布应急报告和影像数据。 通过这个渠道,可以对急诊常见但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如主动脉夹层、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肺栓塞、下肢血管的创伤后评估、创伤后器官破裂等进行诊断。及时确诊或排除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由于影像研究所夜间CT检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患有危重血管疾病的患者无需再冒着生命危险直到第二天。 目前,不少没有条件的外地医院也及时将此类患者转诊至这里检查。 该通道开通以来,已挽救了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数百名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