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出版的《圈子》三部曲和《输赢》,到2007年出版的《基金经理》和《杜拉拉升职记》,再到新出版的《无言以对》、《跌宕起伏》,现代职场小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中产梦”走进人们的视野。
据了解,清华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无言以退》在两个月内已再版3次,发行量超过3万册。 职场小说越来越受欢迎,一些读者也很热衷。 但也有专家指责此类作品缺乏思想文化探索,对其积极性存在担忧。
大公司的光环和内幕信息激发大众的阅读欲望
与《华为真相》、《蒙牛内部》、《联想》等知名企业传记不同,职场小说大多在虚拟背景下遵循一定的主线。 “我在博客上写的一些东西涉及到很多真实的公司及其人员,包括一些CEO级别的人物。一些非常善良的人给我提出建议和意见。你不能这样写。你必须这样写……它让我着火了,所以我继续以小说的形式写它。” 《圈子》的作者王强曾解释过他为何在小说中写职场。
虽然刻意回避了大公司和人员的真实姓名,但不少读者还是可以从一些细节中推断出职场小说的背景原型:零因素的《无话可说》被读者猜测为“以职场为背景”。华为《,百林园是百草园》,前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辞职三天后连载的《沉浮》,被一些读者认为揭露了微软的内幕……
清华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张立红表示,一些大公司、商人是目前职场小说的读者重点。 许多职场小说作者的特殊身份和经历也给他们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沉浮》作者、年轻漂亮的CEO崔曼丽自信满满:“外企的事情我都懂。”
职场小说不是职场“魔书”
“职场小说还没学会怎么编故事,写的是真实的内容,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张丽红说道。 腾讯阅读频道对职场小说的调查显示,44.63%的读者选择职场小说是因为“对现实生活有参考价值”。
王强认为,他的畅销书《圆》第一是真实的职场小说作家 王强,第二是有用的,第三是美丽的。 大学生职业规划专家王兴全认为,“职场小说中的主角出身草根,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韧取胜职场小说作家 王强,更有现实感和亲和力。”
王兴全表示,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够。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并没有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出发。 一些优秀的职场小说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前了解职业信息和职场生活,从而进一步思考。 关于自己的“天赋”和“职业”的问题。
但也有学者对当前一些读者将职场小说当作教科书甚至对职场生存或经济管理进行欺骗的现象表示担忧。 社会学专家马良博士认为,遇到职场问题时,不要反思自己的具体环境,而是机械地照搬职场。 小说里的东西,“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清华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彭志强也表示,“不要把职场小说当作职场‘圣经’”。
避免同质化竞争,注重心程
职场小说的火爆让出版商看到了商机,一些热门职场小说作者也成为了他们竞争的对象。 2007年9月,《沉浮》在天涯社区出现仅四天后,数十家出版机构就开始争夺其版权。 《圈子与陷阱》作者王强、《基金经理》作者赵迪后续作品的版权也被长江收购。 文学出版社高价买下。
“职场小说热起来,跟风是必然的。” 张丽红非常担心当前职场小说市场对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的过度开发。 “职场小说的世界还是很广阔的,比如外贸公司、房地产公司等领域,出版社要避免同质化竞争。”
除了开辟职场小说新领域外,有专家认为,注重小说中生活态度和职业精神的深入探索,也是职场小说赢得市场的关键。 “毕竟,工作技能只是现实职场生活的一个角落。”王兴全说。 职场小说中一些主人公的风格和神态必然会成为读者模仿的对象,他们的性格和灵魂可以被更深入地刻画。 一位网络编辑还希望小说“多一些描述职业历程和个人心理发展的内容,少一些关于如何找工作、应聘、揭示潜规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