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CEO,我采访过不下百人,见过很多困惑,解答过很多问题。所以今天,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来自普通家庭,追求更高发展的职场新人,做一期《最另类的职场实用技巧》。
李自然说-第77期
01你引以为傲的这些优点在CEO眼里都是幼稚的缺点
① 不要向平庸之人寻求建议,哪怕他们是你的父母
我父母常说:“不听老人劝告,自食恶果。”这是因为按照传统观念,长辈们活得更长,经历的事情更多,对世界的理解应该更深刻。
但请记住,世界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变化。
一个在工厂工作了一辈子的70岁老人,还是一个30岁的科技公司高管,谁对当今社会和世界的理解更深刻?
别告诉我,老人有老人的人生哲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别忘了,你看这篇文章,是为了更上一层楼。
所以“不听老人劝告”有一个大前提,那个前提就是,当世界环境没有改变,社会结构和运行原则没有改变职场新人秀,大家都在投入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做同样难度的工作时,老人的经验才是真理,这个世界就是古代。
所以年轻人要认清世界瞬息万变的事实,不要听信父母对事业的看法,他们平庸或过时的经验会误导你很多。(这里指普通家庭的父母)
在我看来,有两种人的意见值得征求:
一种是已经成功的人,也就是对成功有更高眼光和经验的人;另一种是专业人士,比如职业规划师,你可以听听他们对你的职业生涯的意见。
②不要同时做几份工作,否则到最后你会被自己所折服。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疑惑,为什么赚钱的门路那么多,自己却还是那么穷?
随后,我怀着“多一技之长”这句话作为理论支撑,开始从事各种副业,打几份工,依然觉得自己很努力了,终于成长起来了,很感动自己。
学一句广告词,最坏的情况就是只学了一半。“技能越多越好”的后半部分叫做“努力就会成功”,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
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成功,那么你在主业上做到最好了吗?如果你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主业,而是做点别的赚点小钱,那就不值得了,除非这份兼职对你的主业有帮助。其他情况下,建议花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③ 大家先学会赚钱,再学理财可以吗?
市面上有很多教你理财的观点,比如“你不理财,财务就不会管理你”、“理财智慧要从小培养”。
也有人说,年轻的时候不怕输光所有的钱,但是如果等你有了家庭,有了事业之后,再把钱输光,那就很惨了。
这是典型的贩卖焦虑、由基金公司精心策划的商业宣传。
第一,我还是坚持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把时间花在专业技能上,因为那是你赖以谋生的能力。这时候再去练理财、练财商,其实很空虚,世上巴菲特就那么几个。而且就算你有钱,交给专业人士来管理,也更靠谱。
第二,你年轻的时候不怕亏钱吗?钱是有时间价值的。年轻的时候,亏一万块钱你会哭得稀里哗啦,因为那时候,一万块钱对你来说很珍贵,能给你带来很多东西。等你有钱了职场新人秀,亏五万、十万,对你影响不大。
④ 你现在是一名专业人士,而不是学者
很多刚步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对工作没什么兴趣,但对“学习、考试、考证”还是感到无比兴奋和自信,特别是那些学术硕士。
因为这些人的内心依然是一个学生,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天天进步。
但对于大多数工作来说,本科学历的知识已经足够了,你现在最缺的是工作经验,这才是最急需的,你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在前线打赢这场仗,现在上了前线,你还光拿着书不拿枪,不是找死吗?
所以我建议大家先认真工作,提高工作熟练度,多向行业专家或者同行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总之,把更多的学习时间花在研究工作上,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⑤ 千万不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找工作
很多人问我能不能来我公司实习,不要工资,只要能学到东西就行。
拜托!这是公司,不是学校。
公司看重的是业绩,而不是学习成果。很多学生找工作都是这种心态,先找个公司学习两年,然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也是典型的学生心态。
当你步入职场,你是一名职场人,你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公司创造价值”。学习应该是你在努力工作的同时,顺便实现的,而永远不应该是最终的目的。
02初次找工作如何判断一家公司好还是坏?
我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大公司工作好还是在小公司工作好?”
21世纪了,企业怎么还能用规模来衡量?难道不应该用质量来衡量吗?
举个例子,如果让你在两家公司中做出选择:一个是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创造了160亿美元市值的Instagram;另一个是拥有1万名员工、每年都在亏损、濒临破产、拖欠工资的大公司。这时候,你还会用“规模”作为判断标准吗?
所以关键问题是,人们没有能力去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只能看公司的规模,因为规模很容易判断,其实这是很悲哀的。
那么如何判断一家公司好坏呢?下面我来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大公司)
① 看看该公司前员工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如何
比如阿里、腾讯的员工,他们很容易找到新工作,或者因为新老板挖他们而离开,总之市场对他们非常认可。
但如果其他公司不愿意接手这家大公司的人,人又很难找到工作,那这家公司恐怕就很糟糕了。
甚至一些大公司离开的人,真的就像从养老院走出来的人,什么都忘了,懒惰又不愿意工作,很有可能之前就职的公司并不成功。
②看公司的发展空间和成长趋势
就是要看这家公司的战略侵略性有多强,活跃性有多强。
比如字节跳动,新产品层出不穷,不断开拓自己的战场,加入这样的公司,你会有很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有些公司几十年来一直用同一种模式赚钱,架构和产品非常稳定。这些公司也很厉害,但对应届毕业生并不友好。因为如果你没有背景,你很可能只是螺丝钉里的一颗螺丝钉,短时间内很难出人头地。
③看公司整体氛围和凝聚力
你需要仔细观察部门、团队的氛围和凝聚力。
因为一个好的公司的出发点一定是大家愿意一起努力去完成某件事,凝聚力强,冲劲足(传销公司除外)
但在糟糕的公司,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做完工作就走人,也不来打扰我。他们拿固定工资,不承担任何责任,出了问题还可以推卸责任。如果你精力不够,就开始搞办公室政治。真的是那种20岁死,80岁埋的那种工作。
(小公司)
① 互联网公司看融资情况
如果你不确定,就让风投机构来帮助你。
如果一个小公司在过去一年里获得了风险投资,而且是知名机构的投资,那么这家公司的质量一定非常好。
其实,聪明到去查融资记录的求职者很少,我很少见到。如何查“李子然语录”之前有讲过,大家可以去查一下。
② 看看公司里是否有值得关注的人
在小公司面试的时候,往往可以直接见到高层领导,可以直接看到这个领导的素质,而且回去之后,还可以在网上搜到他的简历。
其实能跟随一个好老板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比如你觉得阿里巴巴最幸福的老板是谁?
我觉得不是马云,而是早期跟随他的人,特别是那些机会成本不高的人。像蔡崇信这种放弃了很多机会成本的人,我不知道现在是否幸福,但当时一些很普通的人跟随马云真的很幸运。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人还是比不上马云的财富”,但你要知道“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一个人资产从 1 亿增加到 10 亿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远小于资产从 0 增加到 1 亿所带来的幸福感。所以像马云这种身价几千亿的人,真的感觉不到什么,但早期和马云共事的员工,现在都是亿万富翁,他们的幸福感才是最划算的。
③看老板的眼光和野心
我刚才也讲了,其实很多小公司是非常赚钱的。
但如果老板有豪车、有豪宅,而高管和老员工们却穷得跟狗一样,那就真的说明问题了。
因为所谓的小公司其实就是大公司的早期阶段,所以早期的人应该是未来公司的核心人物。所以你要判断老板是想带着大家一起飞,还是想单飞。
其实,加入一家优秀的小公司,你成功的几率最大。我很多朋友都是在公司很年轻的时候加入的,后来成为高管,完成了华丽的逆袭。
④说到格局,我补充一句:
很多求职者的眼界比较狭隘,他们不会从这些方面去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而是从一些琐碎的事情去判断是否值得加入,比如“这家公司离家近吗?”当年,我知道上海有好机会,第二天就拖着行李箱到了那里。
所以最重要的应该是好的机会,但是很多人对机会的好坏没有判断能力,只能根据离家的远近来判断……
03初入职场如何调整正确心态?
① 不要舍不得多工作,你现在缺少的是工作经验。
你还记得学生时代老师说过的最让你委屈的话吗?
“你学习好我就不给你加薪!”
这句话说明,教师不能享受学生学习所带来的利益,所以教师强迫学生学习,完全是出于无私和师德。
但公司老板确实直接受益于员工工作带来的利润,后来出现了一些恶心的老板,把这些利润全部吸走,员工什么都没留下,于是大家就开始争论996的初衷。
但我觉得聪明人应该有更高的视角,跳出来看问题,不要被舆论情绪带偏。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步来解决:
第一,在进公司前或者试用期内,开始观察和判断老板和领导的性格。
第二,问问自己,是想要发展,还是仅仅想要得过且过。
如果这两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就选择立刻离开。
最可怕的是,你信心满满,通过了不少面试,进了一家竞争力比较强的公司,公司以为你想发展,开始建议你996,你却说:“不行老板你想太多了,我只想混日子。”
那老板就尴尬了(剥削员工的公司除外)
②请以冷静的态度面对你的“白痴”同事
在职场上,你肯定会认为你的上司、同事很傻。
有个关于老板是白痴的比喻很生动。它说,很多鸟在一棵树上休息,树上的鸟拉屎了,所以树上的鸟往下看,看到的是屎!往上看,看到的是混蛋!
但你要知道,领导坐在那个位置上一定是有原因的(这里不说背景问题),很有可能是你的思路没跟上,或者他没来得及告诉你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直接让你去做,导致你误会。
关于同事愚昧,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如果你第一次被骗,是骗子坏,但如果他骗你一百次,你就应该主动去医院。
所以如果很多同事对你有看法的话,你真的应该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总之,如果你实在受不了公司里的氛围,那就赶紧走,别把工作变成宫斗。我听说过有些人上班就是为了惹别人不爽。我觉得这样太狭隘了,没必要。
③ 我相信你很聪明,但你还不够聪明
曾经有一家大公司,收到一位新员工的一封很长很严肃的战略提案信,领导层非常感动,决定解雇这位员工。
你可以内心傲慢,但不要急于表达
你很聪明,所以你有很多想法,但是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就应该知道先抑制这些想法。
有想法是好事,把想法写下来,等你对工作内容理解透彻,跟同事一样熟练,够资格了,或者老板问你了再说。但很多人做不出来,公司里有很多问题。
当你还没有达到胜任公司重要职位的条件时,千万不要给他们任何战略性的建议,因为这不太可靠。
04 做好这几件事,让别人再也看不出你是职场新人
① 尽你所能
很多新员工只要老板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答应,但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做到......
这绝对是不行的。答应了就必须做到,做不到就别答应。因为老板的目标是把事情做成,不是让你去做。如果你拒绝,他可以找别人来做,但答应了却做不到,最吃亏的还是老板。
② 进度更新
该学生没有报告进度的习惯;他认为最后交上去就足够了。
但在职场上就不是这样了,新手经常会犯两个错误:
首先,工作已经完成了,但其他人却不知道。当任务只是流程的一部分,而其他人正在等待它时,尤其如此。
第二,一个任务耗时很长,但是没人知道进展如何,如果同事经常问你进展如何,很有可能你没有及时汇报,特别是长期任务和特别重要的任务。
③ 适当的表现
我们民族素有反对“个人表现主义”的习惯。
在职场上,如果你做出了成绩,还是需要让老板知道的,但是这件事情也要讲究分寸。
第一,如果他知道,就不要再说了。
第二,切勿自以为是、自以为是。
但大多数新人都太老实了,一点也不炫耀。事实上,作为新人,让你的老板知道你的成就是一件好事。
④ 抓住重点
刚步入职场的人,在汇报工作时,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周六早上起床,6点出门见客户,路上太堵,终于到了,王先生却迟到了,我们又在那里等了一个小时,才见到王先生……
你能告诉我要点吗?
大家时间很紧,请开门见山。汇报的时候不是说有多难的时候,这是不专业的。而且你的上司之所以是你的上司,是因为他走过你走过的路,所以他其实知道这份工作难不难。
⑤ 外观管理
人真是外表至上的动物,日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而且即便人们不说出来,甚至不认同价值观中对外貌的偏见,外貌的视觉信息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的一些小决定,毕竟人类的审美能力是刻在基因里的。
之前看过一些数据,说明身高对事业的影响非常大。虽然身高是先天的,无法改变,但身材、衣着等很多东西还是可以控制的。比如胖也被一些人认为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职场新人能够有更好的未来。
企业是当今社会的关键要素,是推动经济、科技乃至人类进步的关键组织。
人类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齐心协力、群体合作,这不仅是我们的生存之道,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职场与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学校是为自己而学,而职场是为集体而学。
年轻人,你们正在统治世界
别让我们失望。